您好,歡迎進入得利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網站! 返回首頁|在線留言|聯系我們

        新聞資訊

        首頁  >  新聞資訊  >  生物天然氣獲政策“大禮包”

        生物天然氣獲政策“大禮包”

        發布日期:2019-03-19        訪問次數:1570

        生物天然氣終獲政策扶持。

          日前,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促進生物天然氣產業化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征求意見稿)》提出,推進生物天然氣發展,增加天然氣供應,到2030年生物天然氣產量超過300億立方米,占國內天然氣產量達到一定比重,并支持生物天然氣并入城鎮燃氣管網和消費。

          萬事開頭難

          《世界能源》雜志曾提出展望,預計到2030年,中國天然氣需求量將從目前不到2000億立方米達到4000億立方米。除國內生產和外,天然氣缺口仍有2000億立方米左右。科技部原部長萬鋼曾提出國家能源戰略設想,其中1500億立方米的需求量可以通過煤制氣來解決,剩下500億立方米將由生物燃氣彌補。

          生物天然氣這一清潔能源本該在改進城鎮能源結構、消除城市霧霾上大展拳腳,但其產業化道路卻并不順暢,也未找到適合發展的商業模式。

          記者梳理相關資料發現,早在2003-2014年間,我國已投資近400億建設近10萬座沼氣工程,但多為中小型工程,單座日產氣量低。而德國等歐洲國家,均以大型沼氣工程為主。

          我國生物天然氣還處于起步階段,不解決問題就談擴大規模,顯然不現實。

          首先政策支持力度一直不盡如人意。生物天然氣專家彭慶曾表示,發電上網政策、加氣站政策缺失導致發電上網難,上浮電價兌現難。一些地方政府與天然氣加氣站混同管理,生物天然氣加氣站審批難。以城市污水處理、垃圾填埋氣為基礎的生物天然氣項目,政府承諾的補貼落實程度低,甚至成了空頭支票,對效益影響較大。

          此外,目前我國垃圾回收和處理方式決定了垃圾分類難度大,導致城市混合生活垃圾有機物含量低,利用這些原料生產的生物天然氣經濟效益較差。

          除政策和垃圾處理方式客觀因素制約生物天然氣發展外,生物天然氣行業本身的技術壁壘和銀行問題也成為生物天然氣發展放緩的重要因素。

          彭慶認為,丹麥、德國、英國和美國等國掌握先進的生物天然氣技術,引進和使用的成本較高;國內開發技術可靠性較差。而目前生物天然氣企業融資困難,主要依靠民營經濟投資,因此生物天然氣發展一度在十字路口徘徊,進退兩難。

          有望大展拳腳

          201812月,國家能源局就向各省及9家央企下發了《國家能源局綜合司關于請編制生物天然氣發展中長期規劃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彼時業內對生物天然氣再度恢復信心。

          作為征求意見稿的雛形,通知特別之處在于,不僅要求各省統籌所在區域資源發展生物質天然氣產業,還要求9家有環保能源業務板塊的央企根據自身情況,統籌全國資源及項目布局,制定本企業的生物天然氣發展中長期規劃。

          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生物質能產業分會常務副秘書長張大勇認為,這說明國家要把生物天然氣工程作為環保、民生、三農工程及城鄉基礎設施來進行布局和建設,要把生物天然氣像電能一樣作為國家的普惠服務機制。

          一方面,農村原材料成本較低,取材容易,因此成為優先利用區域。

          另一方面,此次意見稿布局細化,延長整個產業鏈,讓環保企業也參與進來,提高產業附加值,改變現代農業生態結構,從而改變生產主體局限性、商品化程度低的制約因素。

          未來,隨著生物質天然氣逐步形成產業鏈,國家也支持建立完整的產業配套設施。將生物天然氣引入天然氣管網,實現商品化的完成。多位業內分析師對記者表示,2020年以前,城市燃氣、車用燃氣和發電,將成為生物天然氣利用的主導方向,生物天然氣化工發展具有適當發展的潛在機會。

        版權所有©2024 得利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備案號:京ICP備16038793號-5

        管理登陸  技術支持:化工儀器網  sitemap.xml

        服務熱線

        18600678546




        掃描二維碼

        返回頂部